武警新疆總隊機動支隊某中隊激發官兵創新活力——
有心栽花花更紅
■林嘉健 喬海瑞
西北戈壁某夜訓場,武警新疆總隊機動支隊某中隊的夜間應用射擊訓練正如火如荼進行。
列兵李雨龍扣下加裝激光模擬裝置的步槍扳機,靶標上的“命中”顯示燈應聲而亮。“于班長的創新教具幫我掌握了夜間瞄準要領,有了它的輔助,下次考核我有信心達到優秀標準。”
這個深受戰士歡迎的夜間瞄準輔助訓練裝置,是該中隊中士于順發明的。教具可以通過戰術燈激光照射靶標區域,由感光元件實時反饋信息,實現輔助瞄準,使官兵夜間射擊訓練不用再“盲人摸象”。
于順告訴筆者,以往中隊組織夜間應用射擊時,他常聽到一些戰友嘀咕,“射擊全憑經驗積累,也不知道自己的瞄準方向對不對”“夜訓時找不到標準參照,練了十幾遍還是不知道怎么改進”……中隊訓練數據顯示:官兵夜間訓練平均耗時較白天長,但優秀率僅為白天的60%。夜間射擊訓練中,有的戰士存在瞄準基準不清晰、擊發時機把握不準等問題。
面對“訓練時間成本高但成績提升慢”的現實難題,于順主動請纓,牽頭開展裝備革新。
“以前射擊經驗的積累大多依賴主觀感知,單純依靠彈藥消耗難以實現有效提升。”于順平時就愛琢磨,一次觀看羽毛球比賽的經歷給了他靈感,他決定沿著“光感反饋”的技術方向探索。在中隊支持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攻關,他以戰術燈激光為訓練“標尺”,利用感光元件構建“可視化靶心”,讓夜間瞄準誤差清晰顯現。
練兵場是最好的實驗場。該裝置推廣至數個中隊后,官兵夜間應用射擊優秀率大幅提升,單兵訓練達標的耗彈量也明顯減少。一名領導了解情況后感慨:“基層真是創新的沃土,相信只要完善激勵機制,創造有利條件,一定能收獲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有心栽花花更紅。為激發更多基層官兵的創新活力,支隊探索建立起一套“創新孵化—技能培訓—成果推廣”體系:在預提指揮警士集訓中增設教具創新競賽;在技能培訓中重點針對電氣設計、焊接工藝等進行授課;舉辦季度成果展評,為實用發明提供推廣平臺。
如今,無人機排爆輔助系統、投彈姿態矯正器等17項革新成果相繼涌現,支隊機關將這些成果匯編成冊并進行推廣。“創新環境一旦形成,就會迸發源源不斷的活力。”該支隊領導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完善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吸引更多官兵貢獻“金點子”,讓革新成果為戰斗力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