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軍地建立民兵潛力數據會審分工負責機制——
數據擠水分 潛力核得準
■王 勇
4月中旬,經過軍地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廣西南寧市民兵潛力數據會審工作順利結束。南寧警備區共核查出不實數據百余組,剔除不適編人員1000余人,調整了在10多家擬編兵企業,確保潛力數據可靠可用,為民兵組織整頓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民兵潛力數據會審年年搞,因涉及軍地相關部門多、類型多樣,導致會審潛力數據不準確,影響民兵整組質量。”采訪中,該警備區領導自曝“家丑”:去年,警備區機關工作組檢查各縣(市、區)民兵整組情況,發現有的企業專業民兵可出動率不足60%;有的企業民兵分隊裝備器材達不到應急應戰需求。究其原因,是企業民兵潛力數據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誤差。為此,他們今年協調地方有關部門建立民兵潛力數據會審機制,擠干潛力數據水分。
“只有準確掌握民兵潛力底數,才能實現精準編兵。”痛定思痛,今年組織民兵潛力數據會審時,南寧市從完善組織架構、建立協作機制入手,全面核準轄區民兵潛力數據。
民兵潛力數據會審由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企業、社會組織配合,以往因會審工作量大,工作人員專業性不足,又缺乏制度約束,導致數據不準確。針對這一現象,他們建立分工負責機制,成立由軍地主要領導牽頭,發改委、統計局、交通局、衛健委、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多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民兵潛力數據會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職能部門分工,按照誰分管誰負責的原則,由各成員單位負責組織部署本行業系統民兵潛力數據會審任務,形成“國動委—行業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的民兵潛力數據會審責任鏈路。
4月初,記者在南寧市國動辦會議室看到,7名潛力數據會審專家正在緊鑼密鼓地核驗各人武部上報的民兵潛力數據。該市國動辦工作人員介紹:“民兵潛力數據會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數十個領域上千個項目,包含數萬條數據信息。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區分專業類別,抽組人員成立專家組,分別對數據進行篩查整理,研究分析轄區民兵潛力結構規模,切實搞清楚可以動員什么,可以動員多少,短板弱項在哪里。”
4月10日,筆者跟隨隆安縣民兵潛力數據會審小組走進該縣某新能源公司,核驗該公司專業人才、先進裝備器材等數質量情況,與擬編在該公司的支援保障民兵排成員見面座談。該縣人武部領導告訴筆者,實地走訪現場核驗,是確保民兵潛力數據真實的關鍵環節。3月底開始,警備區黨委一班人就分別帶隊,會同發改委、科技委等部門,對轄區擬編專業民兵的重點行業、高新企業展開實地走訪核驗。
警備區機關某處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建立現地核驗機制,采取“回頭看”的方式,結合各縣(市、區)上報數據,深入實地認真核驗企業產品規模、技術人員數量等。對于擬編民兵專業分隊的重點企業,還模擬應急應戰需求,采取檢驗性拉動的方式,核驗企業人員、裝備可出動率。
掐掉“虛花”結實果。通過剔除數據水分,建立民兵潛力數據庫,實現人員更新、能力評估動態化管理。在此基礎上,匡算適編人數、可預征預儲裝備器材,精準擬定年度民兵預編組方案,提升了民兵隊伍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