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團軍某旅某連傳承發揚先輩戰斗精神——
攻堅克難永向前
■王雲嶠 嚴 楚
昆侖腹地,狂風漫卷,一場信息化對抗訓練激戰正酣。
紅方指揮所內氣氛緊張——任務進程中的超近程偵察無人機信號突告中斷!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第76集團軍某旅某連代理排長、二級軍士長宋國峰身上。
“確認高寒低氧引發電池故障,馬上執行預備方案!”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兵迅速做出判斷。調整偵察波次、無縫切換備用鏈路、展開應急搶修……一套由宋國峰主導摸索并經全連反復錘煉的“戰場快修”流程,此刻成為扭轉危局的關鍵支點。
“不管遇到何種突發情況,這個連隊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因為每名官兵身上,都能看到戰斗英雄王連生的影子。”該旅領導介紹,“攻堅英雄連”是從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走來的。
1945年5月,該連前身奉命參與位于安徽宿縣西南的任集戰斗。為摧毀敵炮樓、火力點,司號員王連生帶領敢死隊在槍林彈雨中匍匐前行。在手指被炸斷4根的艱難條件下,他冒死將手榴彈塞進了敵人的機槍射擊孔內。此次戰斗,全連官兵敢打敢拼、英勇沖鋒,全連106人犧牲90人,僅剩16人,為宿南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戰后,連隊被新四軍第4師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王連生也榮獲“二等戰斗英雄”稱號。
幾十年來,連隊南征北戰、攻堅克難,凝結形成了連魂精神,先后涌現出“華東二等人民英雄”趙運球、閻正起,“特等戰斗英雄”吳起修等英模人物。每逢新兵下連、新干部調入,他們的第一堂課就是學習連隊光輝歷史;每逢重大任務,連隊主官都會組織官兵在連旗前宣誓,重溫先輩事跡、感悟戰斗精神。隨著一代代官兵不懈努力,“敢于在前、敢于攻堅、敢于拼搏”的戰斗精神,流淌在連隊每名官兵的血液中。
進入新時代,“攻堅英雄連”官兵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在任務面前展現出非凡的血性和毅力。
一次訓練考核,連隊官兵不僅要在高海拔地區負重行軍,還要應對臨時導調的各類特情。考核指令發出,連長一馬當先帶領官兵向終點進發。風越來越大,肩上的背囊也越來越重。行至最后幾公里時,一些官兵接連出現身體不適等狀況。
“‘攻堅英雄連’的戰旗,是連隊先輩用鮮血染紅的。今天的考核,我們絕不能讓這面戰旗失了色!”連長一邊關心戰友,一邊從背包里拿出戰旗激勵大家。隨后,大家你拉我、我推你,咬牙堅持著沖向終點。
這場考核,全連官兵一人不落,以優異成績奪得第一名。年底,連隊因任務表現突出,被上級評為“礪劍高原強軍先鋒”標兵單位。
那年調整改革后,上級為連隊配發了一批新型偵察裝備,同時新增10余項課目。官兵們秉持“敢于在前、敢于攻堅、敢于拼搏”的戰斗精神,向新高地發起沖鋒。以二級軍士長宋國峰和一級上士王志輝師徒為主的骨干團隊,二話不說接下攻關任務,一頭扎進專修室。
“曾經,前輩們用血肉炸碉堡,如今,咱們啃下新課目、難課目,也是一種戰斗和攻堅。”懷揣這樣的信念,連隊官兵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探索研究出一系列滿足現實需要的解決方法。
一次訓練中,該連官兵靈活運用無人裝備進行立體式偵察,將“敵”隱蔽目標盡收眼底,進攻戰斗勢如破竹。總結會上,上級給予該連高度評價:“你們就像指揮員洞悉戰場的眼睛,讓我們看得更遠、打得更準。”
時光荏苒,這支誕生于抗戰硝煙中的英雄連隊,如今已配備了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一代代官兵以先輩為榜樣精武強能,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使命責任,用青春和熱血書寫新時代強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