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部堅持“訓保一體”錘煉打仗本領——
跨地域遠程機動邊走邊練
■解放軍報記者 王 越 特約記者 胡勇華
戰車列陣,引擎轟鳴。盛夏時節,空軍某部結合運輸保障任務開展一場跨地域遠程機動訓練,數十臺車輛集結后,沿川藏線向高原某駐訓地挺進。
川藏線山高谷深,地形復雜。完成跨地域遠程機動訓練,對官兵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車隊行至海拔4000多米的一處埡口,道路變得十分狹窄,只能容一車通過。下士黃文旭雙手緊握方向盤,小心翼翼地駕車駛過一個又一個險彎。
空軍某部組織跨地域遠程機動訓練。鄧世寧攝
“我們將駕駛訓練嵌入任務全程,把每次物資轉運都當作實戰行動來組織?!痹摬款I導告訴記者,此次訓練,單車行駛距離超過3000公里,他們將訓練分隊與運輸分隊融合編組,全程嵌入戰術背景,設置應急物資運輸訓練、多種特情處置等環節,將“運”的需求與“訓”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
為實現軍事訓練與保障任務同頻共振,該部引入運輸無人機,積極探索陸空協同保障方法路子。行進途中,車隊突然接到指令:前方“道路阻斷”,立即展開模擬物資投送。無人機操作手王飛依令操控無人機升空,將物資精準投送至指定區域。車隊遭遇大霧天氣,無人機又化身空中“千里眼”,實時回傳路況信息,引導車隊在低能見度條件下平穩行進。
運中訓,保中打。該部領導介紹,此次訓練緊貼實戰需求,將重載駕駛、抗疲勞駕駛等實戰化課目與運輸保障任務緊密結合,推動練兵實踐與戰場需求精準對接。
夜幕降臨,“戰斗”還在繼續?!啊當场療o人機抵近偵察!”接到特情通報,車隊立即熄滅車燈,轉入夜間閉燈行駛狀態。參訓駕駛員憑借過硬技術和心理素質,在黑暗中悄然突破一道道防線。
一路與車隊同行,記者看到,特情接踵而至,官兵靈活應對、見招拆招,部隊快速反應和應急應戰能力得到有效錘煉。
新疆軍區某團攜手空軍某部展開對抗訓練——
跨軍種協同攻防見招拆招
■阿合卓勒·努爾蘭別克 解放軍報記者 李攀奇
烈日當空,黃沙漫卷。大漠深處某駐訓場上,新疆軍區某團攜手空軍某部組織的一場陸空對抗訓練激戰正酣。
模擬防空陣地上,各分隊快速架設偵察預警網,依托多渠道平臺實時共享空情信息?;鹆卧鶕燕彶筷犕▓蟮摹皵场睓C動態,迅速構建防空火力網。
新疆軍區某團地空導彈分隊進行實彈射擊。張鶴 攝
“此次訓練不搞預案推演,不設固定流程?!痹搱F領導介紹,他們注重引導官兵強化“練即戰”思想,實打實提升戰場打贏能力,做到“像打仗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打仗”。此次跨軍種協同對抗訓練,就是要在深化戰訓耦合中錘煉專業技能和應急應變能力。
訓練現場,地導分隊雷達率先捕獲“敵”機蹤跡。分隊正準備攔截時,“敵”機突然釋放強電磁干擾,雷達屏幕上一片“雪花”,目標信號瞬間消失。分隊指揮員果斷下令,采用“隱真示假”方式,用模擬目標吸引對方火力,同時迅速組織抗干擾反制。不多時,目標信號重新出現在雷達屏幕上。待“敵”機進入火力打擊范圍后,分隊指揮員下達作戰指令,導彈呼嘯而出,精準打擊。
“參訓雙方互不通報戰術意圖,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全時戒備狀態?!狈株犞笓]員告訴記者。
“東北方向發現目標,注意搜索!”首輪對抗剛結束,“敵”機再次來襲,借助地形掩護實施超低空突防,防空分隊通過多雷達交叉定位進行補盲。雙方圍繞抗干擾、反突襲、陣地轉移等課目輪番展開攻防對抗,充分檢驗裝備技戰術性能。
“以往駐訓,我們都是依托靶機自設特情,參數、航線等信息都在掌握中?!痹搱F領導介紹,此次打破軍種界限,與空軍部隊開展互為對手的陸空對抗訓練,并現場臨時嵌入特情,目的就是使訓練最大限度貼近實戰。
該團領導介紹,下一步,他們將立足野外駐訓實際,繼續探索防空作戰特點規律,細化作戰單元協同規范,不斷提升部隊戰斗力建設水平。
問需于實戰 問計于戰場
■范恩達
軍事訓練是實戰的預演,訓戰一致是開展軍事訓練必須遵循的法則。今年野外駐訓,官兵“練即戰”的思想樹得更牢了,“時刻準備上戰場”的意識更強了,大家全力以赴投入訓練,砥礪勝戰之能。
“像打仗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打仗”,軍事訓練離實戰越近,離打贏就越近。然而,采取哪種訓練形式、選擇怎樣的訓練環境才能最大限度貼近實戰,仍是需要研究的課題。劃定訓練時間、劃分訓練場地、預設固定流程的組訓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容易將訓練場與戰場割裂開來,讓官兵只熟悉訓練、不適應實戰。新時代軍事訓練必須打破訓練場與戰場之間的壁壘,用戰場的坐標系去校準訓練“準星”。
野外駐訓,是部隊錘煉實戰能力、提高打贏本領的“黃金期”。各部隊只有堅持問需于實戰、問計于戰場,讓訓練中的每個環節都經得起硝煙檢驗、每道考題都融入實戰背景,才能把這一實戰化訓練的“黃金期”變成戰斗力增長的“躍升期”。
這才是打仗該有的樣子
■陸軍某旅干部 呼翰威
子夜時分,駐訓場上,一場紅藍對抗訓練拉開戰幕。
作為紅方指揮員,我派出偵察小組,借助夜色掩護展開滲透。然而,偵察小組剛摸清“敵”哨探照規律,就被藍方移動觀察哨發現。接到“位置暴露”的報告,我利用電子沙盤立即調整部署,偵察小組迅速收攏撤離。
這樣的攻防轉換,對我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如今,戰術考核全程自主對抗是駐訓場上的常態,也讓練兵備戰的硝煙味更濃、逼真度更高。
但在幾年前,情形還并非如此。當時組織戰術考核,進攻就是進攻,防御就是防御。從戰備等級轉換到戰斗結束,官兵角色和作戰流程都相對固定。一次對抗訓練,考核組突然下令轉攻為守,全營頓時亂了陣腳:防御陣地選擇倉促,分隊官兵協同脫節,火力支援行動遲緩……
“戰場哪有‘劇本’給你演?”復盤總結時,一位旅領導說的話,至今仍在我耳邊回響。
今年野外駐訓,旅里取消所有預設條件:沒有固定地域,沒有既定流程,情況處置由指揮員臨機決策。實裝、實彈、實景成為訓練標配,“背靠背”自主對抗與臨機導調對抗成為訓練的重點內容。
拂曉時分,紅方集中力量發起攻擊,藍方反坦克小組藏在隱蔽處,直撲紅方裝甲目標。遭到高強度電磁壓制,紅方指揮通信幾乎癱瘓,藍方側翼部隊抓住時機,直插紅方攻擊隊形。危急關頭,一線分隊迅速依托殘存工事和有利地形建立起環形防御,用密集火力壓制藍方攻擊。后方火力單元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對藍方目標實施火力打擊。電光石火間,攻防態勢逆轉。
硝煙散去,對抗落幕??粗娮由潮P,我不禁感慨萬千:進攻時想著退路,防守時準備反擊,這才是打仗該有的樣子。
(解放軍報記者 危喬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