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戍區某團創新組訓模式提升軍體訓練質效——
引體向上:功夫下在單杠外
■張育源 單雷捷
新兵們進行力量強化訓練。周建雄 攝
施訓看點
新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遵循運動規律,高度關注基層官兵體能訓練“以考代訓”“以跑練跑”“以杠練杠”等問題,引入現代運動學理念,對應每個考核課目設置8-10個輔助練習,為部隊組訓提供參考方案,達到科學訓練、護體防傷效果
近日,北京衛戍區某團新兵階段考核成績公布:新兵基礎體能考核成績優良率再創新高。
走下考場,新兵馮碩格外高興。雖然他的單杠引體向上成績剛達到及格水平,但比起上一次考核,已有很大進步。
更令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在此前的強化訓練中,馮碩已有兩周時間沒練過單杠!
原來,馮碩雖然體格健碩,但單杠引體向上成績一直不理想。班長分析感到,馮碩的手臂、肩部肌肉發達,但背部肌肉缺乏鍛煉,導致一上杠就感覺無處發力,成績始終在及格線以下徘徊。
“以前,對馮碩這樣單杠拉不上去的兵,我們通常采取的辦法是練吊杠。”軍體教員孫旭浩說,他當新兵時,單杠引體向上成績也不理想,為了盡快提高成績,班長用背包繩把他的手綁在單杠上,一吊就是10分鐘。訓練結束吃飯時,他的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住。
“這種訓練手段雖有一定效果,但也容易給身體帶來潛在損傷,有的戰士還會因此對軍事體育訓練產生畏難情緒。”孫旭浩告訴筆者,新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施行后,基礎體能考核課目增設了輔助練習內容,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幫助馮碩制訂強訓計劃時,孫旭浩沒有像過去一樣給他安排加練單杠,而是按照新大綱規定,結合輔助練習中的力量訓練課目,利用啞鈴、杠鈴、握力器等多種輔助器材,針對馮碩的背部肌肉進行強化訓練。
整整兩周,馮碩一次單杠沒練過。再一次來到單杠前,馮碩縱身一躍,雙手牢牢抓杠,奮力向上拉。沒想到,成績居然達到了及格標準。
分層、分級、分階段展開針對性訓練,讓很多新兵受益匪淺。“過去,一些訓練骨干習慣強化吊桿、拉杠、俯臥撐‘老三樣’體能訓練,容易陷入低效訓練狀態。”孫旭浩說,“如今,針對新兵身體條件和短板弱項,我們采取個性化培養、精細化補差、差異化編組等方式,幫助他們提升體能素質。”
走進該團體能訓練場,只見數十名新兵分成進階、突破、力量等訓練小組,分頭開展針對性訓練。
“單杠引體向上,主要練習的是大臂、肩部、中上背部肌群,胸部、下背部等肌群很難得到鍛煉。因此,提高單桿訓練成績不能只靠拉單桿。”班長左友介紹,新兵孫華辰入營后,單杠引體向上成績一直在及格線附近徘徊。通過針對性開展進階訓練和突破訓練,他的訓練成績也明顯進步。
輔助練習強能力,精準施訓見成效。前不久,該團組織新兵基礎訓練課目結業考核,多個課目成績被刷新。
觀訓小議
向科學訓練要效益
■康子湛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近年來,隨著科學訓練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基層部隊在軍事體育訓練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少新探索,一些與科學訓練理念不適應的“老套路”正逐漸退出訓練場。
科學訓練,關鍵是對訓練過程的精確把控。以往“以考代訓”“以跑練跑”“以杠練杠”等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是過分注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實踐啟示我們,只有遵循科學的運動規律,注意合理負荷、循序漸進、分類施訓、均衡發展,才能全面提升官兵體能素質。
科學訓練,要求帶兵人的組訓理念跟著時代走、貼著官兵訓、瞄著戰場研。只有堅持科學訓、精準練,才能真正打牢官兵體能“地基”,夯實部隊戰斗力根基。
參訓筆記
組訓貴在方法得當
■信息支援部隊某部軍體教員 孫涌浦
經過近3個月的分組訓練,戰友亓鑫辰的單杠引體向上成績終于及格了。這意味著,他將成為連隊單杠訓練“進階組”的一員。作為他的軍體教員,我深感欣慰。
3個月前,組織單杠訓練時,亓鑫辰“杠下徘徊”的時間遠多于“杠上訓練”的時間。每次組織單杠訓練,他就悄悄往后躲。變化,源于新版《軍事體育訓練大綱》的施行。
新大綱施行后,我第一時間認真學習。尤其是基礎體能考核課目,官兵們關注多、練得也多。我發現,新大綱增加了考核課目輔助練習,主要針對以往軍體訓練內容枯燥、方法單一、質效不高等問題,對應每個考核課目設置了8-10個輔助練習,為官兵提供科學的訓練方法指導。
我們按照新大綱規定,及時調整組訓模式,精準制訂訓練計劃,結合官兵考核成績進行差異化編組,并建立“小組晉級”機制,明確各小組每天訓練任務,讓進步“看得見”。
一方面,針對一些官兵的弱項課目,我們“對癥下藥”,開展對應的輔助練習,狠抓補差訓練;另一方面,根據官兵自身水平,我們“因材施教”,安排難度適宜的練習,逐步提升難度。
令人欣喜的是,新的組訓模式推行后,戰友們的軍體訓練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大家更注重科學訓練。隨著軍體訓練的活潑度和吸引力不斷增強,官兵的訓練熱情持續高漲,不少官兵創新輔助訓練手段和形式,訓練成績明顯提升。
(李大龍、周睿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