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訓場上,展現中國軍人自信底色
——中泰“藍色突擊-2025”海軍聯合訓練見聞
■蔣展鵬 解放軍報記者 徐琳 郭澍東
中泰雙方參訓隊員進行直升機滑降科目訓練。賈成露 攝
在一顆米粒上用針可以穿多少個孔?3個、5個?抑或是10個?中國海軍陸戰隊員的答案是15個。
3月31日,中泰“藍色突擊-2025”海軍聯合訓練展開狙擊戰術、野戰生存和潛水等科目訓練。
射擊訓練場上,狙擊戰術科目教練員武漢卿告訴記者,作為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必須克服艦船搖晃等多種不利條件,保持穩定擊發。只有經受更嚴苛的訓練,“方可為常人所不能為”。在米粒上穿孔,就是為了訓練狙擊手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穩定的指尖力量。入伍13年,武漢卿曾赴軍隊院校學習,多次在全軍狙擊手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
“這是中國生產的7.62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蔽錆h卿手里握著狙擊槍,如數家珍地向泰方參訓隊員講解它的參數、性能和操作方法,言語間滿是自信。
如果說,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給了中方參訓隊員自信的底氣,那么與外軍同臺的聯訓場則給了他們展現自信的平臺。在“藍色突擊-2025”各個科目訓練場采訪,這種自信隨處可見。
“大家注意,當前隊形可以確保分工明確,及時形成對‘敵’火力壓制……”城市反恐科目教練員姜臣偉自信滿滿,以清亮的嗓音、專業的講解清晰闡釋訓練要點。
姜臣偉身后的大屏幕上,航拍畫面實時呈現。參訓隊員所處建筑物的空間結構、隊員們做出的戰術動作均能一覽無遺。這種訓練輔助手段的創新,既突破了靜態圖片難以展現動態細節的短板,又解決了室內空間狹小難以現場示范的難題。一堂訓練課下來,中泰參訓隊員收獲滿滿。
陸戰班綜合訓練場上,演示車組密切配合,一場干脆利落的模擬進攻戰斗展現在兩國參訓隊員面前。此時,隊列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記者前幾天剛剛采訪過的中方參訓隊員馮梓帥。當時,他在軍體演示環節向泰方隊員展示中國功夫,一套動作行云流水,場邊響起熱烈掌聲。
看到他參加多個科目訓練,記者便問他壓力大不大,是否緊張。
“很期待,不緊張。”沒有絲毫猶豫,馮梓帥脫口而出,“我和戰友都很期待這次中泰聯訓,希望能夠展示出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
一長溜裝甲車的后面,是陸戰班綜合訓練的休息帳篷。
訓練間隙,中方參訓隊員詹依林毛遂自薦,為大家表演節目。只見他點燃準備好的道具火柴,在雙方參訓隊員面前展示了一圈。手打開瞬間,一朵鮮花出現在眾人眼前。
掌聲中,詹依林落落大方地說:“一個小魔術送給大家,后面戰友們還有更精彩的表演,敬請期待!”
一個個精彩的表演,拉近了中泰官兵的距離,加深了雙方的友誼。
(解放軍報湛江3月3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