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精神刀鋒 錘煉血性鐵骨
——銘記抗戰偉大勝利、鍛造英雄人民軍隊③
■謝宏路
戰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較量。
一往無前的血性膽魄、不畏強敵的錚錚鐵骨,是軍人信念、情感、意志、作風的集中體現,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不僅關系作戰勝負,更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英勇出征,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東北抗日聯軍率先掀起武裝抗日行動并獨立奮戰,八路軍未待改編就緒即挺進抗日前線,新四軍各支隊陸續挺進敵后展開斗爭,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英勇開辟華南敵后戰場……人民軍隊以錚錚鐵骨迎戰強敵。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英雄群體,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千千萬萬抗日將士,向死而生,以血肉之軀護衛河山。歷經14年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斗爭,我們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回望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人民軍隊之所以勇敢迎戰、愈戰愈勇、越戰越強,重要原因就在于這支軍隊具有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血性氣概,具有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歷史如同豐碑和路標,給人啟迪和指引。當前,雖然我們處于相對和平時期,但軍人的血性不能丟,依然需要擦亮精神刀鋒,錘煉血性鐵骨。習主席強調:“軍隊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樣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沒有頑強的意志,沒有敢于犧牲的品質,再好的武器裝備也不能保證勝利。銘記抗戰偉大勝利,繼承和弘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歷史經驗,培育過硬戰斗作風,培養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意志品質,才能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鍛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才能更好地以強軍支撐強國。
血性鐵骨要用理想信念鑄就。雄師“氣”自多,彰顯軍魂力量。自人民軍隊誕生起,我們黨就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淬煉隊伍,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武裝官兵,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鍛造雄師勁旅。理想信念是軍人精神上的“鈣”。有鈣質的骨頭最堅硬,有信仰的心靈最強大。不管面對何種強敵,都能決然勝利于逆境險境;不管面臨多少挑戰,都能從容應對實現變革圖強。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引導廣大官兵進一步筑牢為理想信念而不懈奮斗的思想根基,補足為初心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鈣”。一支把堅定信仰信念融入血液、注入靈魂的軍隊必然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血性鐵骨要用實戰實訓磨礪。軍人的血性鐵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艱難困苦中磨礪出來的。抗戰時期,許多戰士在還是孩子年齡時就走上了硝煙彌漫的戰場,經過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后,他們的戰斗意志不斷強化,戰斗本領不斷提升,成為一群骨頭最硬、意志最堅的人。血性鐵骨需要淬煉,勝戰精神需要礪刃。今天,我們應引導官兵自覺把實戰實訓作為培育戰斗精神的“磨刀石”,在軍事實踐、重大任務中,在直面血與火、苦與累中全面摔打磨煉。應立足最復雜的情況,設危局、構險境,加強針對性、檢驗性、對抗性訓練,把戰斗精神培育滲透到每個訓練課目,使戰斗精神在實戰實訓中淬火升華。
血性鐵骨要用優良傳統熏陶。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70面鮮紅的榮譽旗幟,像一束束燃燒的火炬,展示著先輩們的鐵血榮光,激勵著英模部隊官兵弘揚抗戰精神、永葆傳統本色。我們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通過學習愛國志士和民族英雄保家衛國、舍生取義的歷史故事,涵養家國情懷,強化憂患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應當注重從我軍優良傳統中獲取力量,堅持學好黨史軍史,講好戰史戰例戰將,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讓英雄們的斗爭血性和無畏氣概代代相傳。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648位抗戰老兵留下血紅手印。“只要打不死,就要站起來!”在慘遭侵略的黑暗時刻,人民軍隊以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勇頑強,奪取了抗戰偉大勝利。今天,雖然遠離了當年的炮火與犧牲,但仍要為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敢打必勝、一往無前;雖然擊退了當年的侵略與蹂躪,但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仍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從抗戰偉大勝利中汲取力量,擦亮精神刀鋒,錘煉血性鐵骨,英雄的人民軍隊必能在新征程上不斷以新的勝利告慰前輩和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