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二分校——
敵后播撒抗戰火種
■中國軍網記者 趙鐳餉
1941年8月,日軍調集重兵,對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實施猛烈的秋季大“掃蕩”。在此次大“掃蕩”中,日軍將“消滅抗大”作為其重點目標之一,出動飛機在阜平、行唐、靈壽等地區撒放了10余萬份《敬告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學生諸君書》,對抗大二分校的師生進行威脅恫嚇。
二分校自來到晉察冀敵后辦學以來,為抗日根據地輸送了大批軍政兼優的干部,他們有的走向戰場,有的組織和發動群眾,鞏固和發展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侵華日軍頭目岡村寧次揚言:“消滅了抗大就是消滅了邊區的一半。”足見抗大的辦學已成為日寇的“眼中釘”“肉中刺”。
一
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開始逐漸調整戰略,將作戰重心轉向敵后戰場,妄圖消滅我敵后抗戰軍民。根據抗戰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由抗日軍政大學組建第二分校挺進晉察冀邊區,對華北抗日戰場的我軍干部進行培訓,并帶領廣大群眾,開展游擊戰爭。
從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二分校共調集2000余人,分3個梯隊,從陜北出發,渡過黃河天險,突破同蒲路封鎖線,挺進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從相對安定的后方來到敵后辦學,對于抗大師生來說,等待他們的是一場嚴峻的斗爭。
為提前適應艱苦的敵后戰斗和學習生活,二分校師生們將東進的行軍過程視為課堂和練兵場。校長陳伯鈞帶領的第2梯隊,行進在敵人警戒比較嚴密的地區。他們經過數個縣,并趁夜幕急行100多里通過同蒲路,于1939年1月28日抵達河北省靈壽縣的陳莊一帶。一路上,他們結合地形、敵情實地演練,讓學員們在戰爭環境中經受鍛煉。
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建設學校并開展教育,談何容易。二分校教員周平回憶:“黑板是可以提著到處走的一塊小木板。磚頭就是凳子,膝蓋就是桌子。只要能找到一個掛黑板的木釘或樹枝,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開始了。”就是在這樣艱苦簡陋的環境中,學員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戰術。
學校駐地分布在西起靈壽縣團泊口,東至行唐縣閻莊的20余個村子。由于敵人反復“掃蕩”,學校經常缺糧少食。生存的困難沒有阻止二分校的發展壯大。在靈壽陳莊一帶,有二分校師生進駐的村莊,總會讓人感受到一股澎湃的力量——街道是整潔的,院落是干凈的,墻壁上有抗日的標語,師生們以高昂情緒和堅定信念在這里學習生活。正如《抗日軍政大學校歌》中的那句歌詞:“像黃河之水,洶涌澎湃,把日寇驅逐于國土之東!”
二
陳伯鈞曾在二分校周年紀念會上總結二分校環境特點:“一、學校住址離敵人最前線不足百里,經常有被敵襲擊之可能;二、敵機時常照顧我們,槍炮聲不斷聽見……”
1939年9月,二分校剛到晉察冀邊區不久,就進行了一次反“掃蕩”戰斗,這便是著名的陳莊戰斗。
25日,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及偽軍一部1500余人,繞山間小路偷襲陳莊。27日上午,二分校第1大隊3隊的一個區隊正在陳莊東南的頭道溝上“小哨課”(以區隊為單位擔任一個方向的警戒任務,其間少數人員放哨,其余人員上課),發現敵情后立即開火阻擊敵人,并向陳莊報警。當時,我主力部隊距敵不遠,第1大隊一部迅速搶占日軍偷襲陳莊必經的南山頭,利用有利地形開展阻擊,有效遲滯了敵人的進攻,掩護全校及地方機關和駐地群眾安全轉移,并為我軍主力支援爭取了寶貴時間。
28日,日軍撤退時,遭到我軍第120師主力部隊的伏擊。二分校學員配合戰斗,向日軍發起攻擊,激戰至30日,全殲被圍日軍。戰斗中,二分校學員出色完成了阻敵和襲擾任務,接受了一次血與火的洗禮。
三
1941年8月至10月,日寇對晉察冀邊區進行了一次大“掃蕩”,二分校師生們采取分散游擊的方法應對。在此期間,校長孫毅帶領校直屬隊與抗大第2團等隊伍堅持在冀西地區的斗爭。他們在1個多月的時間里,翻大山、走小路,連續行軍,進行緊急突圍7次,大小轉移40余次,行程1000余里,牽著敵人的鼻子在山溝里兜圈子,使敵人疲于奔命。反“掃蕩”勝利結束后,有500多名學員畢業分配到部隊,走上戰斗崗位。
“學好本領,好上前線去。”這是毛澤東同志為抗大第四期開學的題詞,廣大抗大學子也將自己的畢業答卷寫在了抗日戰場上。
1942年5月1日,日寇開始對冀中軍民的瘋狂大“掃蕩”,抗大第3團的學員王東滄等人在此時返回安平縣。臨行前,學校領導對他們說,這期的學習課程已基本完畢,但不能正式畢業,結業考核的答卷只能由你們回去后,用反“掃蕩”的斗爭實踐來填寫。
王東滄回到安平時,日軍在這里經常性保持著一個大隊的兵力和數千偽軍來駐守。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出城活動,或“掃蕩”,或搶劫。一到安平,王東滄就和當地縣委及縣游擊大隊等同志團結起來,積極開展游擊斗爭。他們三五人、七八人一組分散隱蔽,白天鉆地道,晚上出來打擊敵人,組織鋤奸,教育和發動群眾,增強了軍民抗戰的信心。不久,在上級的指示下,王東滄率領縣游擊大隊襲擊駐安平的日偽軍。他們利用城內敵軍兵力空虛之際,出其不意發動進攻,殲滅1個偽軍中隊,俘敵300余人。
抗大二分校培養了2萬余名軍政干部,真正做到了“抗大抗大,越抗越大”。這一群畢業學員如星星之火,補充到抗日隊伍里,為根據地的發展和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支持:褚銀)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標題可閱覽抗大二分校敵后辦學歲月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