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借助傳統村落保護釋放國防教育動能
領略古村之美 汲取紅色力量
■李芳峰 辛振乾 本報記者 李光輝
金秋十月,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寨卜昌村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紀念館游人如織。村黨支部書記、民兵連指導員王尚才一邊帶領游客欣賞明清古民居的典雅與精致,一邊講解紅色故事。
“紅色寨卜昌,千年古村落。”寨卜昌村不僅是一個具有古建筑藝術典范的傳統村落,更有濃厚的紅色文化底蘊。1947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在這里成立,并舉行南征誓師大會,“舉旗太行山,揚名上甘嶺”是部隊歷史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村里將傳統村落、紅色資源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建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紀念館、秦基偉家風館等紅色場所,并逐步打造成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王尚才說,“我們結合古村古貌、人文景觀、民俗傳承、文物古跡等開發成紅色旅游勝地,游客不僅可以體味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也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據了解,在焦作市,像寨卜昌村這樣具有國防教育特色的傳統村落,已經掛牌的有51個,另有28個正在軍地各級大力支持下加緊申報國家級保護景點。在此過程中,他們將國防教育融入傳統村落保護籌劃申報、資金配置、掛牌全過程,充分釋放傳統村落的國防教育動能。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在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十二會村的紅軍塑像前,十幾名老人圍在一起,激情合唱《在太行山上》。歌聲穿透松林,吸引前來參觀的游客駐足靜聽。
“我們村有多個黨史遺址、遺跡、舊址。”村黨支部書記、民兵連指導員連紅利介紹,該村曾是沁博縣抗日民主政府區委、區公所、區干隊、太行區第四專區駐地,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軍參戰,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與十二會村相鄰的陳家溝村,是溫縣人武部掛鉤聯系點,該村因陳氏太極拳發源地聞名遐邇。縣人武部把國防教育融入太極小鎮建設中,建起國防教育文化廣場、國防教育文化長廊和國防教育宣傳櫥窗,設立軍人榮譽墻,成立“太極民兵連”,指導村黨支部常態開展國防教育講座和征兵政策宣傳,營造濃厚的國防教育氛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國防教育。落實國防教育,農村這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不能缺席。”焦作軍分區政委趙國英說,挖掘和釋放傳統村落保護中的國防動能,既是打通國防教育向鄉村拓展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