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
■葛翔
軍政軍民團結是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省軍區系統處于軍地結合部,應充分發揮特有優勢,堅決扛起鞏固和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責任,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擔當作為,為推進強國強軍事業匯聚強大力量。
發揮雙重領導的政治優勢,在向戰為戰解難題上積極作為。黨管武裝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必然要求和具體實踐。要充分發揮其貫通軍地、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緊緊圍繞備戰打仗核心職能建機制、聚資源、強支撐,真正把政治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打通國防動員供需鏈路。針對動員資源需求提報不準、對接渠道不暢、末端落實不力等現實問題,進一步厘清軍地權責、理順工作關系,構建與任務部隊橫向對接機制、搭建軍地直通對接橋梁,按照“潛力種類齊全、信息全面準確、編排清晰統一”的原則,建設動員供需信息平臺,暢通物流、倉儲、分發等渠道,實現動員需求與供給雙向發力、無縫銜接。打通擁軍支前保障鏈路。著眼快速支援、伴隨保障,構建上下貫通、軍地一體、順暢高效的擁軍支前組織領導體系,搭建國防動員一體化指揮平臺,建立支前潛力信息庫、物資儲備基地和裝備支前保障站點,推進動員指揮鏈路貫通,實現物資與力量統一調控。開展部隊過境保障等專項任務演練,不斷提高動員支前保障效能。打通支持備戰服務鏈路。利用黨委議軍會等時機,積極協調地方加大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妥善解決軍用土地確權、軍事設施保護等矛盾問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嵌入戰備功能、重大工程貫徹國防要求、民生工程融入國防保障,全面提升服務備戰打仗能力。
發揮雙向兼職的體制優勢,在為兵服務辦實事上積極作為。黨管武裝“第一書記”和“武常委”處于聯系軍地、協調各方的第一線,要始終做到兼職要履職、知責更盡責,真正當好讀懂官兵的“知心人”、情系官兵的“貼心人”、服務官兵的“暖心人”。聚焦“尊崇”解盼。著眼提高軍人榮譽感、尊崇度,軍地聯合組織開展緬懷烈士、宣揚英模、慰問官兵等活動,探索打造行業擁軍、社區擁軍、企業擁軍矩陣,體系推進軍人榮譽宣傳、推行軍人優先政策、推廣惠軍“戎耀卡”,廣泛舉辦新兵入伍儀式、懸掛光榮牌、送立功喜報等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聚焦“三后”解困。緊盯部隊亟需、官兵急盼、軍屬關切,持續深化“聚焦一線、聚力解難”擁軍優屬活動,采取多種方式拓寬軍人子女入學入園途徑,采取開發專項崗位、組織專場招聘等舉措幫助隨軍家屬就業,探索退役軍人安置省級調劑、市級統籌、縣區安置的“直通車”模式,以后方無憂激勵前方無畏。聚焦“維權”解憂。積極推動涉軍維權工作融入法治社會建設“大盤子”,建立健全聯席會商、審核受理、協調督辦、情況反饋“一站式”應對處置機制,開展“送法進軍營”等普法宣傳,建立省市縣三級軍人法律援助工作站,進一步暢通涉軍案件受理、審理、執行“綠色通道”,有力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發揮國防動員的組織優勢,在急難險重任務當先鋒上積極作為。國防后備力量具有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獨特優勢,應進一步健全制度機制、優化力量結構,全面提升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編實建強“拉得出”。立足轄區實際,摸清潛力底數,按照重點突出、平戰結合、建用銜接的模式,推進力量編組由戶籍地向工作地、由行政單位向各類企業、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由單純編人向人裝結合拓展,健全注冊登記、編制管理、檢查考評等制度,完善動態編組辦法,確保制度常態落實,人員聯得上、召得回。嚴訓實練“過得硬”。注重以戰領訓、按綱施訓,嚴格落實成建制、實戰化、基地化訓練要求,采取基礎科目普遍訓、通用專業技能在崗訓、任務行動課目成建制訓,拓展網絡化、模擬化、智能化訓練手段,研究規范軍事訓練考核評估辦法,完善訓練管理系統,建立訓練數據庫,加快推進訓練轉型升級。應急處突“沖得上”。堅持建為戰、建為用,加強軍地協作溝通,順暢情報信息共享、兵力需求提報、聯合應急處置機制,會商研判轄區安全形勢,緊密結合擔負任務,立足復雜困難局面,做實應急處突準備,定期組織集結拉動、演習演練,提高遂行多樣化應急任務能力。
發揮軍民共建的傳統優勢,在奉獻社會做示范上積極作為。軍民共建是鞏固和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的有效途徑,應充分發揮省軍區系統橋梁紐帶作用,堅持扎根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以愛民為民實際行動助推駐地經濟社會發展。參加經濟建設。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國家戰略,發揮協調軍地職能優勢,助力打通需求統合、資源聚合、能力融合鏈路,支持轄區科研院所、優勢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等任務,為促進經濟建設、加強基層治理貢獻力量。助力鄉村振興。聚焦“五大振興”總目標,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采取集中培訓、聯創共建等方式加大黨建骨干、技術人才、致富能手、未來之星培養力度,協調駐地部隊研究會商發展集體產業、消費采購、以工代賑等幫扶模式,推動構建“一鄉一業”“連鄉成片”“集群成鏈”發展格局,循序漸進提升結對村振興發展水平。弘揚先進文化。充分發揮先進文化教育引導、熏陶塑造作用,聯合構建“網、端、微、屏、報”立體宣傳網絡,推送黨的創新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推進革命軍事場館、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升級,講好紅色故事、發展故事、強軍故事,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