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塊獎牌看武裝工作新變化
——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武部轉型發展新聞觀察
■龍禮彬 劉思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郭冬明
“這塊獎牌是人武部獲得的第24項國家和軍隊級表彰……”近日,在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武部榮譽室,一場獎牌懸掛儀式正在舉行,人武部領導將鐫刻著“全軍正規化建設先進單位”的燙金獎牌掛上光榮墻,勉勵大家珍惜榮譽、再接再厲。
井岡山市人武部是我軍成立最早的紅軍武裝部,前身是1928年由毛澤東同志親手創建的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防務處。多年來,井岡山市人武部堅持發揚井岡山精神,取得一個又一個傲人成績。自轉隸軍委國防動員部以來,該人武部聚焦人員結構之變、職能使命之變、角色定位之變,積極探索新時代人武部轉型發展之路,推動國防動員高質量發展。
初春時節,記者走進井岡山市人武部,探索榮譽背后的故事。
江西省井岡山市人武部組織預定新兵開展役前教育。肖波攝
人員多樣激發新活力
去年“八一”前夕,井岡山市人武部第一任部長、時年98歲的陳學文,回到人武部“省親”。看到身著“天空藍”的人武部政委趙虎時,陳學文詫異道:“咱們人武部什么時候來了空軍的干部?”
交流中,得知人武部的發展變化,看到在座的不僅有“天空藍”,還有“孔雀藍”,陳學文叮囑大家,不管來自哪里,到了井岡山就是一家人,就要齊心把人武部當家來建。
轉隸軍委國防動員部后,井岡山市人武部從原來單一的“松枝綠方陣”逐步演變為“多軍種人武部”,人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中,有來自戰區機關的,有從空軍和武警等軍兵種部隊交流或轉改過來的,還有通過社會招考進來的文職人員。
政治工作科干事郭麗城,是人武部第一批面向社會招考的文職人員。“我是吉安人,知道井岡山市人武部是先進單位,想著能在這里工作將是件非常榮耀的事,于是報考了這里。”郭麗城告訴記者,來到人武部后,各項任務接踵而至,工作比較“吃力”,思想上產生了波動。
察覺到郭麗城的思想波動,趙虎和他結成互助對子,為他講述一代代“老武裝”扎根井岡、艱苦奮斗的故事,手把手教授工作方法,還安排他到省軍區機關跟訓,郭麗城逐漸進入狀態。
和郭麗城一樣,新交流干部、新招錄文職人員來到人武部前,都知道井岡山,但對人武部的實際工作和創業史知之甚少,對井岡山精神也沒有深入了解。為此,凡新進人員,人武部都要組織他們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學習烈士事跡、走挑糧小道感悟創業艱辛、進榮譽室看“老武裝”奮斗歷程,通過“入職第一課”強化責任感和榮譽感,打牢思想根基。
人員合編、思想合心,才能攥指成拳。來自不同單位的人員,帶來了豐富經驗和特色做法,為人武部注入新活力。
軍事科負責人張卿華,曾在陸軍某部機關擔任作訓科長,是集團軍“優秀四會教練員”。來到人武部后,面對森林滅火、抗洪搶險等應急課目,感到不太適應。為了幫助張卿華適應新工作,“老武裝”為他講應急課目組訓要點,進行一對一幫帶。一段時間后,張卿華成長為業務骨干。去年,他將過硬的軍事技能應用于民兵組訓,探索出的教學法被上級推廣。
導向鮮明離戰場更近
“機場遭‘敵’轟炸,跑道損毀,通信線路中斷,請求民兵分隊火速支援……”近日,一場由井岡山市民兵分隊與空軍某部聯合組織的訓練拉開帷幕。
來自空軍的趙虎嫻熟指揮民兵分隊與場站通信保障人員對接,修設備、布網線、調頻率……雙方配合默契,行動高效。
“現代戰爭對軍地聯合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加強與作戰部隊的聯合訓練,才能錘煉過硬的支援保障能力。”走下演訓場,趙虎對記者說。
“以前多是我們民兵自己訓練,今天與軍兵種部隊一起訓練,感覺離戰場更近了。”參訓的基干民兵陳塘于2015年加入民兵隊伍,對這些年的變化歷歷在目:原來訓練偏重應急課目,現在更加向戰聚焦;原來組訓主要靠人武部自身挖潛,現在與軍兵種部隊“掛鉤聯訓”、基地化輪訓成為常態……
訓練場上的變化,反映人武部工作的轉變。“新兵、民兵、老兵,是人武部主要工作對象,現在工作對象沒變,但我們的工作模式變了,更多提前準備、主動保障。”職工賀振華在人武部工作26年,他認為,如今,用“戰”的標準牽引人武部建設的導向更加鮮明。
緊盯戰場,為戰編兵。近年來,該人武部挖掘轄區資源,編組網絡維護等民兵分隊,一批技能型民兵充實到民兵隊伍,有效提升民兵應戰應急能力。
精準對接,為戰選兵。該人武部不僅把優秀青年送到部隊,還讓他們人崗相符、安心服役,在部隊發揮作用。
前不久,一次征接兵雙方座談會上,部隊代表道出需求:“計算機、雷達等專業技術兵的培訓周期較長,需要有一定專業基礎的新兵”“新裝備需要有耐心、愛鉆研的高素質兵員來操作”……
部隊建設的需要,就是征兵工作的重點。今年上半年,井岡山市人武部按照體能型、技能型、通用型、特殊型等不同類別,對“雙合格”應征青年進行量化打分排序,實施精準定兵,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翻開井岡山市人武部的工作日志,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清單清晰呈現:協調5家地方高新企業完成物資預儲協議簽訂,指導街道武裝部組建3支社區國防志愿服務隊,開展2025年上半年征兵工作……
軍地樞紐協調更高效
“人武部既不管部隊又不管地方,到底該往哪使勁?”不少人武部官兵有這樣的困惑。一場演練,為大家提供了答案。
數十臺懸掛“戰時運輸”標識的油罐車、物資車在裝甲車護衛下疾馳,塵土與晨霧交融成一道屏障……井岡山市某地域,一場擁軍支前演練正在進行。
坐鎮“中軍帳”參與指揮決策的,不僅有井岡山市人武部的官兵,還有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市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公安、民政等10余個國動委成員單位及駐軍部隊代表。人武部按照過境部隊需求,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全力保障。
“以往遂行擁軍支前任務,人武部既是牽頭單位又是落實主體。如今,軍地聯合建立了擁軍支前機制,由部隊提需求、人武部統籌協調、政府部門抓落實,軍地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該人武部副部長蘇波是一名“老武裝”,執行過多次擁軍支前保障任務,他告訴記者,有了軍地領導指揮、人武部密切協調、地方各部門抓落實,保障效率大幅提升。
“市國防動員辦公室掛牌成立后,原本由人武部承擔的一些任務轉交給我們,我們擔負起國防動員規劃建設、綜合協調、督導落實等職責。”井岡山市國防動員辦公室主任王小輝說,任務轉交后,軍地雙方保持著密切合作。
“協調軍地、面向三軍”,人武部這個以兵員征集、民兵整組訓練為主業的傳統兵役機關,正加速向軍地協調樞紐轉型。
2024年夏,一場特大暴雨導致井岡山市發生洪澇災害。人武部迅速啟動防汛救災應急機制:2小時內動員民兵應急連100人、協調駐軍部隊80余人投入搶險;啟用應急器材庫調撥沖鋒舟3艘、救生器材100件;聯合交通運輸局開辟3條救援通道,協調衛健委建立2個臨時醫療點。
“救援中,我們成立軍地聯合防汛救災指揮部,實時共享數據、一體聯動,人武部發揮了資源整合、指揮協同的樞紐作用。”井岡山市人武部部長司保順告訴記者,他們針對受災程度,統籌調度地方應急、民兵和駐軍部隊力量,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隨著國防動員轉型發展的深入推進,井岡山市人武部正向打仗型國防動員援戰機構蛻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書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