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的新答卷
——軍隊系統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選登
新疆軍區某部官兵在軍營超市采購消費幫扶專柜商品。李子末攝
春光正好,春意正濃。放眼廣袤鄉村,處處生機勃勃。
近日,作為踐行人民軍隊宗旨的重要舉措,軍隊系統進一步深化消費幫扶工作,為推動軍隊支持鄉村全面振興提質增效。
振興路上,軍民同行。近年來,軍隊各級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創新新時代擁政愛民載體路徑,有力支持培育鄉土特色品牌,拉動內需促進區域經濟循環,以愛民為民的情懷、興農強國的擔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群眾穩定增收。日前,軍委有關部門向國家發改委推薦2024年軍隊系統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優秀典型案例。讓我們走近受到推薦的4家軍隊單位,一窺人民軍隊以消費幫扶為抓手、有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系列舉措。
新疆軍區
擦亮品牌“榴之花”
■郭建軍 韓 正
走進新疆疏勒縣石榴村的一家絲織車間,古麗(維吾爾語,意為花朵,代指少女)們站在操作臺前,手指靈巧翻飛,一匹匹花紋精美的艾德萊斯絲綢從她們的手中流淌而出。
艾德萊斯,是維吾爾族的一種特色織造工藝,傳承已有千年,但也存在款式傳統、銷路單一等問題。
“年輕人寧愿去外地的工廠打工,也不愿學祖輩的手藝。”疏勒縣人武部政工科科長葉軍良回憶,2021年,全縣掌握艾德萊斯絲綢織造技藝的匠人不足百人。
走訪調研中,軍地工作人員發現,疏勒縣12個鄉鎮散落著數十家手工作坊。因缺乏品牌和渠道,絢麗的絲綢“藏在深閨人未識”。
“何不整合資源,讓非遺‘老樹’生‘新花’?”人武部推出系列舉措,邀請技藝傳承人到各作坊指導,革新紋樣設計;整合零散作坊成立合作社,統一質量標準;協調注冊“榴之花”雙擁系列品牌,將絲綢等特色產品納入銷售經營范疇。
如今,在合作社的特色產品展廳里,絲綢、羅布麻茶等產品琳瑯滿目,每件產品的包裝上,都印著醒目的“榴之花”標志——一朵綻放的石榴花,寓意“軍民團結之花常開”。
在新疆軍區協調下,“榴之花”產品走進軍營超市、入駐國家“832平臺”,更借力電商東風,讓新疆特產搭上了“云端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消費幫扶不是簡單地‘買’,而是用好軍隊優勢資源,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新疆軍區領導說。
23歲的白克木拉提·阿力買買提大學畢業后返回故鄉疏勒縣開起了網店。他受到“榴之花”品牌啟發,設計出艾德萊斯絲綢紋樣的手機殼、車載香囊等產品,在網上很受歡迎。
“老手藝得以傳承保護,加上新創意讓民族特色工藝煥發光彩,市場大著呢!”白克木拉提說。
浙江省軍區
直播帶火“埠八樣”
■鄭花青 張沈欣
在浙江省仙居縣埠頭鎮十都英村,74歲的藥材種植戶王田友一大早就往自家的藥田趕。今年王田友家種了15畝元胡、貝母、白術等中藥材,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田間排水和病蟲害防治,讓藥材有個好收成。
王田友告訴筆者,他種了30多年的中藥材。早些年,他每年種20多畝藥材,可是收入只有5萬多元。2023年,仙居縣建設中藥材集中收購、加工增值產業鏈。第二年,王田友的收入就翻了一番。
“這得感謝部隊,他們不光幫我們提高種植技術,還幫我們把產品納入‘神仙大農’區域品牌,價格提高了不少。”說到收入增加,王田友笑得合不攏嘴。
十都英村地處浙東南山區,是浙江省軍區定點幫扶村。結對幫扶以來,省軍區充分發揮協調軍地的制度優勢,助力仙居縣打造“神仙大農”農產品區域品牌,推動消費幫扶落地到村、帶動到鎮、聯動到縣。“神仙大農”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品牌已涵蓋仙居縣9大類、300余款優質農副產品,覆蓋全縣85%農戶,農戶戶均增收3.5萬元。
“大家看,這是我們自己曬的筍干,純手工制作,吃著放心……”
周末清晨,埠頭鎮埠頭村水韻文化廣場熱鬧非凡,部分村民在這里直播銷售,有村民一天成交量達到300多單。
農副產品銷售是“富口袋”的“最后一公里”。省軍區積極用好浙江電商市場成熟、配套完善等優勢,積極助力“神仙大農”品牌上線網上購物平臺,為鄉村特色產品銷售開辟綠色通道。他們依托阿里等電商學院培育村鎮“新銳農播客”,幫助孵化出50余名本土本地致富帶頭人,多措并舉助力暢通銷路。
“部隊搭建平臺,通過直播讓我們埠頭的農副產品走出大山,打響‘埠八樣’品牌,村民又多了一份收入。”仙居縣一家果蔬專業合作社經理徐偉亞說。
信息工程大學
八方客來“康養游”
■孟 強
“帳篷枕著青山綠水,把甜蜜的話兒悄悄地講……”陽春三月,春光明媚,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上門限石村,由信息工程大學援建的康養旅游項目“清羽帳篷露營基地”正式營業。伴著悠揚的歌聲,村民們熱情迎接遠道而來的八方游客。
營地主打五臺山“星空+野趣+慢生活”體驗,提供購物、娛樂等一站式服務,“康養游”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游客多了,我們當地的土特產手工臺蘑、農家蔬菜雜糧等綠色食品成了搶手貨。” 農家特產店里的村民高興地說。
參加幫扶工作的信息工程大學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露營基地運行首月就迎來1000余名游客,以文旅消費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創業和增產增收。
“這個村子毗鄰五臺山風景名勝區,以種植養殖為主業。這幾年我們幫助當地優化了牛羊養殖、雜糧加工等傳統產業,還利用鄰近五臺山景區優勢,重點培育打造康養旅游、鄉村民宿等特色文旅項目。”這位工作人員說。
為確保當地特色農產品有穩定銷路,信息工程大學用足用好定向采購等政策,與幫扶村簽訂供應保障協議,構建清單化、精準化、長期化采供模式。他們還依托軍營超市、家屬區便利店、學員宿舍樓等設立幫扶村農副產品銷售專區、幫扶產品自助售賣機,推動幫扶村物美價廉、品質優良的農副產品走上官兵餐桌、走進軍人家庭。
去年8月,信息工程大學工作組專門到上門限石村考察調研,對帳篷露營基地項目的可行性與地方領導進行充分論證。如今,露營基地正式開業,為上門限石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村民楊愛清在外工作多年,今年春節回家過年,看到村子日新月異的變化,他決定不再外出打工:“部隊既幫咱們改善村容村貌、又幫咱們發展特色產業,我們一定要加油干,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空軍軍醫大學
量身定制“金點子”
■歐陽晨雨 王 遠
谷雨時節農事忙。在陜西省旬邑縣新昌村,油菜花田里蜂忙蝶舞。村民張敏學熟練地駕駛農機,在田里來回穿梭。
“一開春,今年的菜籽油就都被訂完了。”張敏學告訴筆者,這批菜籽油已被空軍軍醫大學預購。
“今年我們種了100畝油菜。”新昌村黨支部書記王子陽說,村民們的信心,源于空軍軍醫大學的傾力幫扶,“種植規模一年比一年大,不怕沒有銷路。”
幫立支柱、幫暢渠道、幫塑品牌,是空軍軍醫大學總結出的消費幫扶“金點子”。“摸清當地特色、發展優勢、群眾期盼,才能真正幫出成效。”空軍軍醫大學政治工作處負責人介紹,為了找準產業增長極,這幾年他們堅持“一村一案”做調研,先后10余次與村委會、村民磋商,定期組織需求對接、情況反饋,為旬邑縣新昌村量身定制支柱產業,形成以油菜、蘋果、小麥種植為主,菜籽油、面粉加工、蘋果物流轉運為輔的農業格局。
有了產業基礎,跟著便是銷路。空軍軍醫大學通過制定消費幫扶產品目錄,指導所屬機構伙食單位應季應時、能采盡采。同時,他們還在校園超市開設“藍天專柜”,施行“免房租、免傭金、免招標”優惠政策,為幫扶村農副產品進軍營搭建綠色通道。
不僅幫采買,更幫建品牌。空軍軍醫大學利用學校融媒體,適時宣介幫扶村農副產品。僅今年春節期間,幫扶村特色農副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就超100萬元,成為軍隊消費幫扶特色品牌。
“感謝軍醫大學的幫扶,這幾年我家靠著養蜂的收入,蓋起了房、買上了車。”新昌村養蜂大戶崔偉偉說,“部隊真是幫到了點子上!”
圖片設計: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