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伊春軍分區鼓勵民兵帶頭發展綠色產業——
林海雪原“點綠成金”
■褚 頡 于興生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喬振友
雪后初晴,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內,一株株粗壯的紅松巍然聳立,白雪綠枝,相映相襯。記者登上觀濤塔,一望無際的林海雪原令人陶醉。地處小興安嶺腹地的伊春市,是我國最大的森林城市,有“中國林都”“紅松故鄉”之稱。
“從前,這里的樹木是一棵一棵的,能數過來,現在是林子一片片。”民兵瞭望員侯祥龍說,這些年,紅松越長越高,來這里觀光的游客越來越多。
“你看,這棵紅松真粗壯,一個人都抱不過來。”伊春市友好區人武部領導說,“多虧了及時停伐,才留住了這些寶貝。”
“停伐前,伊春市重點國有林區走的是單一的木材生產和加工之路。如今,依托綠水青山,林區生態旅游產業遍地開花。”伊春軍分區領導介紹,國有重點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他們動員民兵開展“認領紅松”“植樹會戰”等生態保護活動,并編強配齊10余支民兵護林分隊,守護這片原始森林。同時,他們鼓勵民兵帶頭發展冰雪旅游、蜜蜂養殖等綠色生態產業,在轉型發展道路上筑牢綠色屏障,實現“點綠成金”。
林海漫步、雪野蹦迪、冰雪滑梯、冰上垂釣……進入冬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祖國林都”感受綠樹青山和冰情雪韻的魅力。生態旅游蒸蒸日上,林區民兵功不可沒。
前些年,老民兵劉養順依托溪水公園景區開辦農家樂,從起初的2間小屋5張桌的小飯館,發展到現在的近千平方米的農家樂,年接待游客上萬人。
談起這些年的變化,劉養順說:“那年,習主席到我家與鄉親們親切座談,勉勵我們要自力更生,找到新門路。軍分區和人武部號召林區民兵帶頭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我和老伴都是老民兵,我的兒子和兒媳也都是基干民兵,我們這個民兵之家理應作出表率。”
在劉養順一家帶動下,溪水公園景區的農家樂和民宿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如今的30多家。除了爆火的生態旅游,民兵帶頭發展的綠色經濟也是“紅紅火火”。
豐林縣民兵單志軍帶領4名民兵成立“綠色有機種植專業合作社”,之后陸續投入資金建起大棚,種植藍莓、藍靛果,成為伊春市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領效果明顯的“雙藍”種植區域。同時,他們依托綠色種植發展鄉村旅游,把種植基地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地、省級研學基地和省級綠色教育營地。
近年來,該市廣大民兵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殷殷囑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讓山林成為致富的“聚寶盆”,努力實現“生態+產業”雙贏。民兵洪震牽頭建成食用菌培育、種植、銷售為一體的種植基地,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先后獲得黑龍江省“五小創新獎”、伊春市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等榮譽,種植基地被評為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民兵孫旺東從事蜜蜂養殖,依靠小興安嶺資源優勢,帶動鄉親們推出地域特色優質蜂產品,榮獲伊春市第一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現代農業賽道一等獎。
記者獲悉,近10年來,該市近千名民兵靠勤勞雙手發家致富,帶動2萬余人成功就業創業,用實際行動為小興安嶺增添了一抹抹“新綠”,成為助力老林區煥發新活力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