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軍地合力進一步開展產業幫扶——
振興幫扶村有了“專委會”
■劉云龍 黃 濤
“劉書記,咱村還可以再買一臺石磨面粉機,你們只管大膽生產,后續銷售的事,我們專委會負責。”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有你們的幫助,今年村集體收入又能增加不少,我們致富的底氣更足了。”
7月14日上午,山東省聊城市軍地聯合助農幫扶專委會工作人員來到冠縣北劉莊村,察看該村石磨面粉加工廠生產經營情況。根據生產效能和市場需求情況,專委會工作人員提出改進建議和包銷承諾,給北劉莊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明龍吃了顆“定心丸”。
助農幫扶專委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追溯到去年的一場會議。
去年5月,聊城市委宣傳部、市雙擁辦、市鄉村振興局、聊城軍分區等軍地單位,圍繞全市16個軍隊幫扶村鄉村振興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召開助農幫扶工作推進會。
結對幫扶村耕地面積大、勞動力也不少,但缺乏特色產業,現有產業發展、村集體收入增長陷入瓶頸……多個幫扶單位工作人員不約而同談到這一問題。
“我市轄區有多家涉農企業,管理經驗豐富、生產技術成熟、銷售渠道暢通,但其中不少企業缺少合適的種植基地、原料供給地。”隨后,市雙擁辦工作人員介紹了涉農企業建設發展情況。
“涉農企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如果動員這些企業加入援建隊伍,既可以利用企業優勢帶動鄉村振興,又能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一舉多得。”會上,軍地相關領導受到啟發,一拍即合。
明確思路后,去年6月,聊城軍分區聯合當地相關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兵分兩路”,一路到軍隊幫扶村調研,摸清發展實際,確定其中12個村需要進一步產業幫扶;一路走訪涉農企業,了解企業經營現狀、擁軍意愿。
去年年底,根據調研結果,軍地有關部門決定成立助農幫扶專委會,匯聚優質資源,把“多股繩”擰成“一股勁”,為軍隊幫扶村補短板、強資源、送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專委會成員包括軍地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農業院校教授、鄉村振興專家、行業帶頭人等。
此外,針對部分軍隊幫扶村產業發展需求,專委會在全市遴選14家從事生產、加工、銷售、培訓的涉農企業加入專委會,并按照就近就便、項目對口、互利共贏的原則,為幫扶村與企業牽線搭橋。專委會定期對企業助農幫扶情況跟進指導。
在此基礎上,軍地聯合出臺政策文件,明確為加入專委會的涉農企業開辟信貸綠色審批通道,在稅費、金融保險、貸款等方面給予優惠,并在每年年底評選“軍地聯合幫扶先進單位、先進個人”。
冠縣一家農業企業和東阿縣一家石磨面粉生產加工企業具有豐富的大棚種植、面粉加工技術和管理運營經驗。聊城軍分區機關幫扶村北劉莊村,距這兩家企業較近,全村有近70個種植大棚和1000余畝耕地。兩家企業與北劉莊村建立援建關系后,指導該村建起石磨面粉加工廠,作為石磨面粉生產加工企業代加工廠之一。此外,根據當地土壤特性,他們幫助該村發展種植可用作石磨面粉原材料的有機黑小麥、小穗玉米,打造有機農產品種植基地。目前,村石磨面粉廠發展趨勢向好,村集體收入穩步增加,帶動1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東阿縣田莊村是東阿縣人武部結對幫扶村,村中有兩家當地特色點心加工廠,規模不大,多年來一直經營得不溫不火。專委會協調東昌府區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糕點企業援建該村。援建開展以來,糕點企業在縣人武部協助下,為村企提供技術支持,并利用品牌影響力,為田莊村特色點心提升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經過半年多幫扶,兩家村企經營效益有了喜人變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聊城軍分區領導介紹,為進一步拓寬產品銷路,軍地相關部門聯合建立線下消費幫扶展廳,打造線上消費幫扶電商平臺,并委托專委會負責管理。消費幫扶展廳全天免費對外開放,線上消費幫扶電商平臺同步銷售幫扶產品。截至目前,兩個平臺幫銷產品金額可觀,惠及群眾達3萬余人。
聊城軍分區領導介紹,接下來,他們將聯合多部門,持續建設完善資源共享、綜合服務平臺,總結幫扶經驗,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村子和涉農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