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晴空”便攜式防空導彈班組項目綜合賽在中國庫爾勒賽區拉開戰幕,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埃及、烏茲別克斯坦和委內瑞拉6國參賽隊展開激烈比拼。圖為中國參賽隊員發射導彈射擊靶標。解放軍報記者 王俊 攝
主服務器“報錯”、靶標系統“癱瘓”,備用服務器“轉正”、靶標系統“復活”……在“國際軍事比賽-2021”“晴空”項目激烈角逐之際,作為賽場保障力量的靶標保障隊官兵也在經受著實戰檢驗。“晴空”項目裁判長董衛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由陸軍某基地保障的比賽靶標系統全程自主運行,預警可看、故障可查、難題可解,經受住了國際賽場的嚴苛考驗。”
今天的“晴空”賽場艷陽高照,但風沙更猛烈了。“溫度升高使周圍熱源急劇增多,對雷達搜索判定目標干擾極大。”中國參賽隊隊員王名君說,“賽場周邊的高山、戈壁的高溫和強勁的風沙就是天然的復雜環境,在這種近似實戰的條件下,可以對參賽隊進行全方位的摔打磨煉。”
據介紹,全新升級的智能靶標系統可以提前感知系統故障,自動檢索故障節點,快速修復系統功能,將故障排除時間縮短到原來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
記者在“晴空”項目比賽現場看到,由于防空導彈兵對空射擊的時間非常短,往往是按秒計算,對裁評水平要求很高。他們使用的精密彈道測量系統,通過光學系統實時捕獲并跟蹤導彈目標,精確測量導彈和靶彈的距離,誤差小于1米,目標是否命中,結果一目了然。公開公正公平的裁評,讓外軍裁判和參賽隊員一致叫好。
“國際軍事比賽”既是參賽隊的“打擂場”,也是各保障要素的“檢驗場”。年初以來,為進一步提升靶場能力,陸軍某基地抽組通信、網絡、電路、靶標等專業領域的技術骨干,成立“草根專家組”,精心完善靶場設施。他們從零開始,通過一場比賽一場比賽復盤、一個數據一個數據分析,先后梳理解決液壓控制盒電路、數傳電臺傳輸等5大類數十個問題,升級了包含預警提示系統、故障檢修系統、快速感應系統等在內的智能靶標綜合保障系統,為國際賽事的成功舉辦打下了堅實基礎。
采訪結束時,耳畔傳來一首激越高亢的靶場之歌——《從這里走向戰場》。品味著激昂的旋律,記者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句話:“唯愿千軍競發時,念我‘磨刀’之功勞!”
(解放軍報庫爾勒9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