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阿拉比諾靶場,硝煙四起。在“坦克兩項”單車賽中,我參賽隊以20分12秒的成績,位列第一階段第二輪比賽第二名。
“如果那兩發沒有脫靶,應該能夠拿到第一!”回想起昨天的比賽場景,炮長楊清龍眼里滿是遺憾。
按照規則,坦克車組出發進入射擊陣位后,需要用主炮對在1600米、1700米、1800米外的3個靶標進行射擊。對于這樣的射擊,楊清龍并不陌生。在國內備賽期間,他們已經反復進行過這樣的射擊訓練。而真正讓他準備不足的,是靶標出現順序的改變。
在第一輪的比賽中,靶標按照由近到遠的距離依次出現,距離越近意味著精準度越高,炮長會根據彈著點進行修正,從而提高遠距離目標的命中率。當時,發現目標后楊清龍快速進行測距,發現距離已經達到1800米遠點。
沒有彈著點可循,緊急關頭,他還是快速瞄準擊發。隨著“轟”的一聲,炮彈發射而出。“脫靶!”第一發炮彈沒有命中目標!來不及多想,他緊接著對其他兩個目標進行射擊,結果只有一發命中。
三發炮彈,兩發脫靶。面對不利局面,車組3人迅速調整,重新裝填彈藥。瞄準、擊發,兩發全中!補射成功后,我車組一路疾馳通過涉水場、土嶺、車轍橋等障礙,憑借駕駛員張潤龍出色的發揮,迅速挽回落后局勢。
進入第二圈,面對高射機槍和并列機槍靶位,車長鹿琳和炮長楊清龍沉著冷靜,全部命中目標。隨后,坦克相繼通過土嶺、煙火路段、反坦克壕,路段裁判均高舉白旗示意順利通過。
然而,正要通過雷場時,路段裁判高舉紅旗示意壓雷,需要罰時!“不拋棄、不放棄!”隊員們相互鼓勵,放開手腳越挫越勇。罰時完畢后,伴隨著滾滾濃煙,戰車快速沖向終點線。
賽后,我參賽隊進行現場申訴并與裁判現地勘察后,確認壓雷為誤判,減掉罰時時間,中國參賽隊最終名列第二。
水無常形,戰無定法。走下賽場,隊員們感慨良多:賽場臨時改變靶標出現順序,并不違反比賽規則。脫靶的出現,暴露出我們應對戰場變化能力的欠缺。種種看似不合常理的變化,其實恰恰是對我們實戰化能力的最好歷練。只有把賽場看作是一塊“磨刀石”,把“像打仗一樣訓練”落實在行動中,才能砥礪出能打勝仗的“冠軍隊”。
(解放軍報莫斯科8月26日電)